家人们呐,一提起蒋大为,咱脑子里指定 "噌" 地冒出来那句 "你挑着担,我牵着马"——86 版《西游记》那主题曲《敢问路在何方》,简直是刻在几代人 DNA 里的魔性旋律。甭管是头发白得像棉花糖的大爷大妈,还是刚会打酱油的小屁孩,谁不能跟着哼两句?可你知道不,这歌背后的故事能编出一本小人书,而唱红这歌的蒋大为,这辈子过得比坐过山车还刺激, highs 到云端过, lows 到泥里过,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唠唠这位老歌唱家,保准你听完直拍大腿:"哎呀妈呀,这人生也太跌宕了!"
一、一首歌火遍全国,作词人却差点喝西北风?这事儿到现在还让人憋屈
先说《敢问路在何方》这歌的来头 —— 当年拍 86 版《西游记》,那叫一个抠搜,导演杨洁带着剧组跑遍大半个中国,经费紧张到演员们啃馒头就咸菜,差点拍不下去。主题曲找谁写、找谁唱,成了杨导头秃的难题。后来总算扒拉到作词人许镜清,这位老哥也是个实在人,抱着《西游记》剧本没日没夜地熬,把唐僧取经的那股子韧劲儿全揉进词里了,"踏平坎坷成大道,斗罢艰险又出发",就这词儿,听着都让人想扛着行李去取经!
展开剩余88%曲子写出来了,找谁唱又犯了难。一开始定的不是蒋大为,是另一位歌手,结果阴差阳错,这馅饼砸到了蒋大为头上。他往麦克风前一站,一开口那嗓子,浑厚得像老黄牛拉犁,透亮得像冰溜子反光,把歌里的豪情和沧桑全给唱活了。电视剧一播,全国人民都疯了,这歌火得能把城墙掀了,蒋大为的名字也跟着飞遍大街小巷,菜市场大妈见了他都得递根黄瓜:"蒋老师,给咱唱段呗!"
按说这是双赢的美事儿,可后来出了个膈应人的茬儿 —— 许镜清去找蒋大为要版权费,结果蒋大为甩了句 "你不懂法",把人给怼回去了。这话一出,舆论跟炸了锅似的,网友们吵得比村口大集还热闹。要知道,许镜清为了写这歌,熬得眼圈黑得像熊猫,改了几十遍稿子,最后呢?歌红得发紫,演唱者成了大明星,他这个作词人却没捞着多少好处,后来想办个个人作品音乐会,都得靠网友众筹才凑够钱,想想都让人心里堵得慌。
这事儿到现在还被人嚼舌根。有人说蒋大为太霸道,踩着别人的心血往上爬;也有人说那年代版权意识薄,不能全赖他。不管咋说,这成了蒋大为人生里一道洗不掉的印子。其实啊,艺术这玩意儿就像一锅大乱炖,作词的是买菜的,作曲的是掌勺的,演唱的是端锅的,少了谁都熬不出那味儿。可偏偏在那个年代,"端锅的" 最容易被记住,"买菜掌勺的" 倒容易被忘在灶台上,你说憋屈不憋屈?
二、从学画的文艺青年到歌唱家,人生转折比二人转还曲折
你指定想不到,蒋大为一开始压根没想过当歌手,他最早的梦想是当画家!拿画笔的手后来捏了麦克风,这转变比赵本山演小品还出人意料。
他老家在天津,家里条件不算差,爹妈都是有文化的人,从小就给他买画笔、颜料,盼着他能成个大画家。在那个吃粮要粮票、买布要布票的年代,家里硬是勒紧裤腰带,凑了八年学费送他学西洋画。你想想,那会儿的钱多金贵啊,一根冰棍才两分钱,八年学费能买多少冰棍?可见家里多支持他。
蒋大为也没辜负爹妈,画得有模有样,天天背着画板出去写生,梦想着将来办个画展,让全世界都知道天津有个会画画的蒋大为。可命运这玩意儿就爱开玩笑 —— 高考的时候,他落榜了。这对一心想上美院的蒋大为来说,打击比被驴踢了还疼,好几天把自己关在屋里,对着画板发呆,差点把画笔折了。
就在他愁得快掉头发的时候,赶上了改革的春风,当地宣传队招人,他抱着 "反正闲着也是闲着" 的心态去了。没想到啊,他不光画画得好,嗓子还特别亮,一开口能把屋顶的麻雀震下来。宣传队的领导一拍大腿:"小伙子,别画画了,跟咱唱歌吧!这嗓子不用,纯属浪费!"
就这么着,蒋大为阴差阳错地从 "画家预备役" 变成了歌手。一开始他还挺别扭,觉得唱歌不如画画 "正经",可唱着唱着就入了迷。他那嗓子真是老天爷赏饭吃,高音飙得又稳又轻松,跟喝白开水似的自然。后来进了中央民族歌舞团,成了专业歌手,这才明白:闹了半天,唱歌才是自己这辈子最该干的事儿!
你说这人生多奇妙?有时候你费尽心思想走的路,可能根本不是你的道;反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拐的弯,能带你走到意想不到的地方。蒋大为后来总说:"我这辈子,算是被歌声给 ' 绑架 ' 了,不过我乐意,比被画笔绑架强!"
三、动荡年代的爱情太好嗑,跟妻子从青丝到白发,比赵本山小品还暖
比起事业上的起起落落,蒋大为的爱情故事可甜多了,简直是动荡年代里的一碟糖蒜,开胃又暖心。
他跟妻子张佩君是在宣传队认识的,那会儿张佩君是队里的舞蹈演员,长得漂亮,性格又温柔,跟画上走下来的似的。蒋大为一见到就心动了,可他那会儿还是个没名气的小歌手,兜里比脸还干净,有点自卑,不敢表白。后来有次排节目,俩人搭档演夫妻,排练的时候蒋大为紧张得手心冒汗,台词都说不利索,张佩君却笑着说:"别紧张,就当咱俩真结婚了呗。" 就这一句话,给了蒋大为熊心豹子胆。
俩人确定关系后,日子过得挺清苦。蒋大为工资不高,张佩君就省吃俭用,给他买鸡蛋炖着吃,说 "保护嗓子比啥都强";蒋大为经常下乡演出,一走就是大半个月,张佩君就天天给他写信,把家里的事儿一件件记下来,连邻居家的鸡下了几个蛋都写上,就怕他在外头惦记。
后来蒋大为出名了,演出越来越多,应酬也越来越多,可他心里始终装着家里。有次在外地演出,主办方请吃饭,一桌子山珍海味,他却惦记着张佩君爱吃的红烧肉,愣是跟后厨要了块生肉,用报纸裹着塞进包里带回家。这事儿后来被朋友笑了好久,说他 "当了大明星还这么抠",可蒋大为却说:"外面的山珍海味再香,也不如家里那口热乎饭,我媳妇爱吃,我就得给她带!"
俩人结婚几十年,从没红过脸。张佩君后来放弃了自己的舞蹈事业,专心在家照顾老人孩子,成了蒋大为最坚实的后盾。蒋大为不管去哪儿演出,都会给妻子带礼物,哪怕是块当地的小点心,也得塞进包里。现在老两口都七十多了,还手牵着手去公园散步,跟年轻小情侣似的,时不时还拌两句嘴,"你走慢点,我这老腿跟不上","谁让你年轻时总跳广场舞,把腿跳坏了",这感情,比冰糖葫芦还甜!
都说娱乐圈的爱情不靠谱,跟泡沫似的一戳就破,可蒋大为和张佩君用一辈子证明:真正的爱情,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,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,就像东北的火炕,看着不起眼,却能暖一辈子。
四、为女儿移民加拿大,结果差点把自己坑了?国外的日子哪有那么好过
蒋大为事业最火的时候,几乎拿遍了音乐圈的大奖,走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,跟皇上出巡似的。可就在这时候,他做了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 —— 移民加拿大。
为啥呢?主要是为了女儿。他觉得国内的教育压力太大,孩子天天背书包跟背石头似的,想让女儿去国外接受 "轻松点" 的教育,安安静静过日子。那会儿好多明星都移民,蒋大为也觉得 "全球化" 挺时髦,出去看看也不错。可他没想到,这一去,差点把自己的事业给折腾黄了。
到了加拿大才发现,日子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。首先是语言不通,虽然他会点英语,可跟当地人交流就像鸡同鸭讲,买个菜都得比划半天;其次是没名气,在国内他是大歌唱家,到了国外谁认识他啊?偶尔有华人活动请他去唱歌,出场费还不够来回机票钱,跟国内的待遇比,简直是从满汉全席降到了窝窝头。
最让他难受的是失落感 —— 在国内,他一开口就是满堂彩,掌声能把屋顶掀了;在国外,他的歌声好像失去了魔力,没人懂那里面的韵味。有次在一个华人聚会上,他唱《敢问路在何方》,台下稀稀拉拉的掌声,还有人低头玩手机,那一刻,蒋大为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,跟吃了黄连似的。
为了维持生计,他只能频繁回国演出捞金,成了 "空中飞人",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家还多。可这时候国内的乐坛早就变天了,年轻人喜欢的是周杰伦、林俊杰,听他这种老歌的人越来越少。演出机会越来越少,收入也跟着降,甚至传出了 "蒋大为没钱了" 的消息,说得有鼻子有眼,连他自己都差点信了。
更倒霉的是,这时候还冒出个 "情感风波"—— 一个叫姚曼的女人站出来,说跟蒋大为有关系,还指控他欠钱不还。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,蒋大为的形象一下子跌到谷底,跟被踩进泥里似的。虽然最后法院查清是误会,还了他清白,可那些黑料就像泼出去的水,怎么也收不回来了。
那段时间,蒋大为真是愁白了头,头发掉得比秋风扫落叶还厉害。他自己说:"那时候才明白,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,国外的月亮再圆,也照不亮我的心,还是咱中国的太阳暖和!"
五、78 岁还在唱老歌,没新作又咋了?热爱从来不怕岁月磨
现在的蒋大为,已经 78 岁了,可还是活跃在舞台上。商演、综艺节目、地方晚会,只要身体允许,他就去,跟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似的。有人说他 "吃老本",这么大岁数了还不退休,就靠那几首老歌混饭吃;也有人说他 "放不下身段",非要留在聚光灯下,跟个老小孩似的。
可蒋大为自己不这么想。他说:"我不是为了钱,也不是为了名,就是喜欢唱歌。只要还有人愿意听,我就愿意唱,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,我也得唱好!" 每次上台,他还是会认真排练,提前半小时到场开嗓,穿着笔挺的西装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一点不含糊,比年轻歌手还讲究。
有次在节目里,他跟年轻歌手合唱《敢问路在何方》,唱到高潮部分,那高音还是那么透亮,一点不输当年,把旁边的小年轻都看傻了。台下的观众听得热泪盈眶,好多人都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,看到老歌唱家还能有这状态,能不激动吗?有人当场喊:"蒋老师,再唱五百年!"
至于为啥没新作,蒋大为也挺坦诚:"年纪大了,灵感跟不上了,写不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了。与其硬凑,不如把老歌好好唱好,也算对得住听众。" 其实啊,能把一首歌做到家喻户晓,能让几代人记住,已经很了不起了。就像东北的老酸菜,越老越有味道,老歌也是这个理儿。
现在的他,心态平和了不少。不演出的时候,就在家养花、练字,跟老伴儿一起做饭,日子过得挺滋润。有人问他后悔当年移民吗?他笑了笑说:"后悔也没用啊,人生哪有回头路?不管好的坏的,都是经历,都得接着。就像唐僧取经,不也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吗?"
最后唠句实在嗑:人生哪有那么多完美?能坚持热爱就挺了不起
嘿,朋友,唠到这儿,你对蒋大为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看法?他不是神,也不是啥十恶不赦的坏人,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歌者,一辈子被歌声牵引着,有过高光,有过低谷,有过争议,也有过坚守。
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人生哪有那么多完美?谁还没犯过错、走过弯路?重要的是,不管遇到啥坎儿,心里的那份热爱不能丢。蒋大为这辈子,不管外界怎么说,不管日子有多难,始终没放下话筒,就冲这一点,就值得咱点个赞。
下次再听到《敢问路在何方》,不妨多听一会儿,想想这首歌背后的故事,想想那个唱了一辈子的老歌唱家。或许你会明白:真正的经典,从来不是完美无缺,而是带着烟火气,带着人生的酸甜苦辣,才能唱进人心坎里。就像东北人常说的:"日子是熬出来的,滋味是品出来的。" 你说对不?
发布于:江西省金富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